电话咨询
扫码关注
1月4日,四川攀枝花市召开市委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现场,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莉就工业城市攀枝花,如何实现蓝天碧水优质生态资源的价值转换,进行了解读。
![]() |
“攀枝花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兴的重工业城市,生态环境一度非常脆弱。”李莉介绍道,近年来,攀枝花市聚焦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生动践行“两山理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是四川唯一进入全国前30位的市(州)。
攀枝花连续4年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并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中国康养20强市和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走出了既有“含绿量”又有“含金量”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李莉表示,“下一步,攀枝花市将重点采取四方面举措,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美市建设,持续推动优质生态资源价值转换,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 |
深化生态保护,持续巩固生态环境质量。以美丽攀枝花建设为引领,攀枝花将完善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推动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全省前列,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持续扩大攀枝花生态优势,巩固提升优质生态环境资源价值转换基础。
聚焦生态产业化,培育壮大生态经济产业。攀枝花将依托蓝天、碧水、青山等生态资源,探索山水与城市之间的有机融合,实施一批诸如银江湖公园、米易龙华村枇杷生态园、盐边昔格达零碳村庄等重点项目,彰显阳光之城的生态魅力。以生态价值转换释放乡村振兴新潜能,依托“攀粮、攀果、攀菜、攀畜+攀花”为引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生态产品经济效益。深入挖掘“六度”优质生态资源禀赋,加快阳光康养产业“全域、全时、全龄、全民”发展,高标准建设全省银发经济产业链主要承载地。
坚持产业生态化,培育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攀枝花将深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探索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大力推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加快矿业、化工等传统产业智改数转进程,争创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进水风光氢储等产业协同互补发展,大力培育氢能和新型储能等新赛道产业,加快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液氢应用示范区”“钒电之都”。
强化试点示范,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攀枝花盐边县、米易县正在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攀枝花将以点带面,稳妥推进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组建调研团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建设,开展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
(来源四川新闻网,仅供分享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