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咨询
扫码关注
不久前,各省份陆续公布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数据。作为经济大省,四川交出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成绩单,前三季度生产总值(GDP)为45441.82亿元,同比增长5.3%,高出全国增速0.5个百分点。
2023年,四川反超河南,成功晋级全国经济第五大省,但今年前三季度,河南以47881.96亿元的GDP总量超过四川,且四川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开低走”的特征,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四川的GDP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1%、5.4%、5.3%。
面对今年全省经济增长6%左右的预期目标,四川靠什么拼经济?
考虑到去年高基数的基础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四川这份今年前三季度的成绩单算得上来之不易。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曾俊林用了三个词来形容: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平稳的是步调。从三大产业格局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四川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082.57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801.13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558.12亿元,增长5.6%。
消费和投资方面,四川的增长也都较为稳健,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速比上半年略有回落,增长4.4%。
稳中向好则体现在四川GDP增速高于全国,由上半年的高于全国增速0.4个百分点扩大为高0.5个百分点。
稳中有进指的是四川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向“新”向“绿”步伐加快。前三季度四川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带动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显著高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高技术制造业在四川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10.3%,动力电池、钒钛产业分别增长41.7%和18.4%;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稳定在四成以上。
其实如果翻阅去年的成绩单不难发现,四川似乎总在下半年重点发力。今年也是如此,前三季度四川经济增速高于全国、三季度增速高于二季度、前三季度领先全国幅度高于上半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四川遭遇了比2022年更加恶劣的连续高温天气,全省用电负荷大幅增长,对生产、消费等造成一定影响,压力面前,四川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为经济增长保驾护航。
8月上旬,四川省印发《关于深入实施财政金融互动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资金保障。8月底,四川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22条具体措施加力支持“更新换新”。9月底,及时出台《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从促进消费提质增效、帮助企业降本减负、推进企业快速成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4个方面进一步制定16条政策措施,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政策的加码助力成功释放出积极信号,当季主要指标增速逐月向好。例如,今年以来四川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开低走”,但7月触底后逐步回升,1—10月,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1—9月高出0.3个百分点。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分别较8月、7月回升2.3个、4.0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总体表现看,9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1%、增速较8月回升1.5个百分点。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大省比拼,某种程度上是比产业布局的速度和力度,而四川一出手就是几十条新兴产业。
10月15日,四川省经信厅发布了《四川省2024年产业新赛道拟认定名单》,涉及25条产业新赛道,包括9个电子信息产业,11个高端装备产业,1个能源化工产业,2个先进材料产业,2个医药健康食品/轻纺产业。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商业航天及卫星网络、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及无人机等“当红炸子鸡”被纳入主赛道重点培育。
先进存算、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传感器、下一代移动通信及智能终端、工业元宇宙、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等19新兴产业被纳入“快车道”重点培育。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并没有只停留在规划层面,目前成都、绵阳等多地都已经领到了自己的“任务”——成都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绿色氢能、生物技术、商业航天及卫星网络等。绵阳重点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大模型人工智能算法与软件、火箭机发动机研制等。德阳重点发展氢能产业、智能驾驶汽车传感器等。宜宾重点发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固态电池等。
赛道多、重点密、任务重,四川为何有底气照单全收?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李江涛表示,这种多赛道科技赋能体系,体现出四川在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之下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赋能方式,总体来看有两个重要出发点,第一是真正落地新质生产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第二在于四川的现实条件、基础优势和潜力空间。四川具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丰富的产业基础,且拥有丰富的大学资源作为人才平台支撑,这让四川在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中扮演主导角色,在新质生产力的原创技术和全要素产业提升方面大有作为。
除开四川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基础,四川的多赛道“狂飙”也跟国家的战略部署有很大关系。
四川是西部大开发最早受益省份,更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内大循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等多重叠加优势。在国务院目前批复的28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四川是唯一一个被点名的“战略腹地”。
今年6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五项政策促东部产业西移》。9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到,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可以预见,顶层规划之下,产业建设浪潮将汹涌而来。
冲刺全年胜,大省有大招,国庆假期结束的第一天,四川就释放出了一个关键信号——紧抓重大项目。10月8日上午,四川省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举行,新一批总投资7855亿元的1823个重大项目启动建设。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过去多年,投资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0%左右,今年1—9月,四川省7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83.3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到94.1%,超出进度19.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已为四川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分领域看,266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3305.3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95.1%;350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321.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93%;59个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280.3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93.8%;25个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项目完成投资17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97.9%。
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并不意味着平均用力、撒胡椒面,“眉毛胡子一把抓”。新一批重大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及产业发展以及民生社会事业等多个方面。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额最大,共601个,总投资3645亿元,占比46.4%。
“四川要打好今年经济收官之战,有两个问题必须注意到。”李江涛表示,“一是积极推动住房以旧换新,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推动企业在资本市场方面有所作为,做好经济建设主旋律。二是四川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方面有雄厚基础,在这方面做好促消费和产业布局,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他表示,四川作为西部重镇,在西部大开发新的背景下,起到了平台、承接、生力军的作用,依托四川辐射西部将形成新的产业带,这对于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升级落地和发展至关重要。“下一步,四川在西部全产业带打造、抢抓新赛道中还有诸多可做之处,四川有137所大学、56个本科院校,高校资源与产业根基让四川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中具备显著优势,完全有可能走在前列甚至成为领军省份,在当前中国经济调整期,四川可以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来源第一风口,仅供分享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